欢迎光临阳泉党建网
阳泉郊区五项措施提升村(社)治理精细化水平
来源:郊区组织部发布时间:2019-10-11 浏览次数:3302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碎片化、分散化、矛盾化特点,阳泉郊区积极探索、突破瓶颈,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和社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针对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不足,行政干预手段过多,硬性的规定办法过多,基层社会治理严重虚化的问题,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推行“联村党委”,采取“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的形式,通过“村村联合、村企联合”的方式,在7个乡镇、开发区社务中心组建了园区发展型、社会管理型、村企和谐型、区域产业型、村社融合型、工业支撑型为特征的6大类型16个联村党委。组建“党建联盟”,依托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成立“北七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党建联盟委员会,落实相关议事制度,实现组织联建、产业联姻、人才联动、文化联培、生态联育,使基层党组织由“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

二是针对移风易俗“变味”,攀比现象比较严重,造成极大浪费,影响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问题,积极探索“红白理事会”管理模式,推行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文明。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通过大力宣传、自治定章,全区157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订了红白理事会制度,对婚丧喜庆事宜程序、车辆、场所、席面、鞭炮等方面均作出了规定,村委会先关人员实行全程监督,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形成了集体补助、村民省钱,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

三是针对群众缺乏主体意识,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愿望,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创新自治管理机制,推出决策事项末位表态制、听证+议标制、党员积分制、民主听证制、项目公示制等一系列制度,并强化“三务公开”,提高群众的对村级事务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汉河沟村新建了居民活动室,先让群众自行定制度,村委会最后把关审核。活动室每天人流量很大,但是室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没有一个人抽烟或人乱扔垃圾,真正做到了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

四是针对农村各类矛盾纠纷日趋复杂突出,涉及宅基地、土地承包、项目征地、林地收益等经济纠纷以及村民选举纠纷、医疗纠纷、环境保护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等民事纠纷、行政纠纷、轻微刑事纠纷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复杂情况。充分发挥民间自治资源“身边人”的作用,通过建立警民联系点、建立村级调解委员会、实行“一室一顾问”(矛盾调解室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努力让农村知法守法的德高望重之人成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主力军,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一线、化解在润物无声的道德感化中,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区的目标。同时,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将文明行为和传统美德编入《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形成各具特色的各项自治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十二星级文明户”、“和谐家庭”、“好党员”、“好村民”、“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乡风文明、社会和谐。

五是针对基层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突出问题责任主体不清,职责权限划分模糊,个别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问题,积极打造乡村微信群网,提升服务群众水平。通过建立村民小组(居民楼单元)——村民代表(居民小区)——村(社区)——乡镇服务中心四级微信网。既使群众群众(居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又能够在乡镇区域内实现方便群众办事的目的。起到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及时上达、矛盾问题萌芽化解处理、政府指令性要求柔性化执行,大幅度提升群众(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网格化”“微信圈”等推动社群建设的措施,做实社区生活环境的“硬联结”,让居民构建真实感强、可以信赖的共建、共享的城乡社区。



党政部门
新闻媒体
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中共阳泉市委组织部
联系电话:0353-2293258
联系邮箱:yq2293258@163.com
领航阳泉
微信公众号
领航阳泉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