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阳泉党建网
让乡亲的日子比蜜甜
来源:阳泉日报发布时间:2019-01-07 浏览次数:9933

冬日,一场雪后,美丽的草帽山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山脚下,郊区旧街乡南沟村静谧安详。

村里的“第一书记”于万山早早便来到红色狼峪草帽山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蜂场内。虽是农闲时节,可于万山一天也没闲着。他一边帮着蜂农们整理蜂箱,一边与蜂农乐呵呵地算着养蜂的收成。

算一算,于万山来到南沟村已经3年多了,南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村如今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以草帽山为主的红色旅游引来八方游客,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连续举办4届“槐花节”叫响名气,成立养蜂合作社带领村民实现产业脱贫……

说起这位城里来的“于书记”,村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连连称好。“一不怕苦、二不怕累,满心满意装着俺们的大小事儿,没日没夜带着俺们脱贫致富。”蜂农苗祥义笑着说,“以前这里就是个小山村,现在好多城里人赶着趟儿来俺们这儿赏花、买蜜、旅游。如今,俺们南沟人的生活,比蜜还甜!”

掌握民情理清思路

2015年时,根据各方面综合分析,考虑于万山是从农村当兵参加工作的,既熟悉农村,又有军人锤炼的优良品质,市委老干部局决定选派于万山作为全市脱贫攻坚第一批干部,到南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大家都知道,这可是一份“苦差事”,可年纪已经不小了的于万山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他说:“咱是共产党员,一切都听组织的安排。再说,从农村来,到农村去,我也觉得挺适合我。”很快,于万山就把“家”搬到了市区20公里外的南沟村,吃在村里、住在村里,与干部群众一道摸爬滚打,奋力脱贫攻坚,与乡亲们成了心贴心的一家人。

从一开始的“于书记”,到如今大伙儿口中的“老于”,于万山这个村里的“新成员”,逐渐变成了乡亲们的老朋友。自从来到村里,于万山一直没有放松学习,他深知扶贫工作责任重大,要圆满完成任务,必须尽快了解村情民意。“精准扶贫工作要开好局、起好步,就必须精准把握村情民意,知道‘是什么’‘想什么’‘缺什么’。”于万山说。

于是,进点驻村一开始,于万山就当起了“小学生”,主动向村干部了解情况,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揣摩他们的想法和困惑,与他们一道筹划发展的蓝图。与此同时,在村干部的引导下,他“走街串巷”进农户,和贫困群众拉家常,聊“村里的事、家里的事、心里的事”,在逐渐消除陌生感的同时,于万山也获得了比较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这3年,于万山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结识了村里的大人小孩,不仅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同时也全面地了解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发展环境,理清了精准扶贫的思路。“南沟村的草帽山上有百团大战革命遗址,这里生态资源非常好,森林葱郁,空气清新。村落面积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了60%。”于万山说。依托这些资源,于万山和村支“两委”商议后决定,全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休闲旅游基地,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养殖产业,让南沟村走出一条“红+绿”发展之路。

于万山介绍,“红”是指红色旅游,在草帽山狼峪抗战遗址上修建狼峪抗战纪念碑、纪念馆等,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情怀;“绿”是指绿色生态,利用绿色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品牌,“槐花节”就是其中之一。每年5月下旬,南沟村举办“槐花节”,游客们可以在十里槐花谷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花海美景,到农家乐品尝特色槐花宴,购买纯正的槐花蜂蜜。得知南沟掌自然村的村民祖籍均为河北省井陉,于是于万山带领大家积极打造“井陉人家”项目,购买石磨,筹建小杂粮加工基地,开发井陉特色食品。

借助乡村旅游这股“东风”,这几年南沟村不少村民办起农家乐,还让城里人到村里领养土地,尝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红色旅游让南沟村迸发出了新活力,绿色的生态资源则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甜蜜事业助力脱贫

南沟村素来有养蜂的传统,这里森林茂盛、花木繁多、蜜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养蜂条件,尤其是槐花蜜远近闻名。但一直以来,养蜂的村民不多,而且是各养各的,小打小闹,不成气候。于万山深知,产业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他看准了养蜂行业是南沟村的朝阳产业,下功夫全面扶持。立足南沟村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于万山与村支“两委”商定,把养蜂产业作为脱贫主打产业,全村66户贫困户164人全部参加养殖,每人3箱,共计492箱。从蜂箱订购、组装到刷漆,再到分蜂,建立蜂场,于万山都参与其中。为把这个产业落实好、发展好,前期,他主动学习、深入调研,详细了解了养蜂的投资、收益、风险等问题,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养蜂专业技能培训,并牵头成立了养蜂基地,主动担任养蜂基地组长,召集有养蜂技术的人员成立了南沟村养蜂专业合作社,并给南沟村的蜂蜜品牌定名“草帽山”。香甜醇厚的蜂蜜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在此基础上,于万山用心进行南沟村蜂蜜品牌和绿色产品的申报。发展至今,全村现有蜂群600余箱,“草帽山”蜂蜜已经成为郊区绿色农产品的一个代表性品牌,蜜蜂养殖已经成为这里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好路子。

蜂蜜虽甜,养蜂却苦。每年5月到6月,是南沟村槐花盛开的时候,蜂农在自家门前就能采蜜、酿蜜。可槐花花期一过,离荆条花开还有一个多月,蜂农就得带着蜜蜂转场到娘子关一带采蜜。于万山也打包行李,跟着村里的乡亲们一起到娘子关,住在帐篷里、经常吃泡面。大伙儿都和老于说,不要跟着吃苦,可于万山不乐意,他说:“养蜂人总是在路上,苦中也有乐。我跟你们在一块儿,才安心。”

养蜂的苦,何止这些。每年夏季是蜜蜂的活跃期,于万山等人更是不顾中午天气炎热,满山遍野寻找蜂群,一次次下来,断不了被蜜蜂蜇得起包,但大家每次都是呵呵一笑。去年4月,合作社新引进了一批蜜蜂,于万山晚上的时候去喂这批新购进的蜜蜂,许是这些蜜蜂太久没有采蜜,“饿”得围着于万山嗡嗡直叫,不一会儿就在他身上蛰了20多下。谈起这些特别的经历,于万山乐呵呵地说:“我觉得现在我对蜂毒都有了免疫力了,别人蛰一下好几天才能好,我上午蛰了,下午就好了。”

扎根山村一路同行

如今,南沟村的养蜂事业蒸蒸日上,于万山对学习和党建的关注也从未松懈。“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于万山说。在市委老干部局党组织的帮助下,于万山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认真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学习,结合村里实际对十九大精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进行集中学习研讨。每到春节前夕、七一和九九重阳节等时间节点,于万山积极协调市委老干部局和郊区住建局、郊区政府办对南沟村的老党员和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送去米面油、春联等慰问品和慰问金,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每年六一儿童节之际,市委老干部局都会向村里的适龄儿童赠送书包及学习用品,增进了帮扶单位和帮扶村党员群众的联系,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产业扶贫的同时,于万山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帮助南沟村改善办公条件,电脑等办公设备得到了充实和更新;协调各部门,铺设了从狼峪到南沟3公里的旅游公路,为南沟村红色乡村旅游产业提升工程提供了硬件保障;完善南沟村日间照料中心的配套设施,提升了南沟村的民生工作水平;推动玉露香梨、樱桃采摘园和近10家精品农家乐的建成,南沟村休闲旅游产业体系逐步丰富和完善……

在发展各类产业实现南沟村整体脱贫的同时,于万山和村支“两委”逐个梳理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通过介绍工作、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帮助销售农产品等多种方式,切实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实现精准脱贫。如今,南沟村贫困户全部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南沟村的脱贫,是南沟村干部群众和市委老干部局、郊区政府办、郊区住建局、郊区团委等诸多帮扶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于万山的辛劳汗水和宝贵付出。经过3年多的共同努力,养蜂产业、农家乐、采摘业等已经成为带动南沟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去年年底,听说“第一书记”要轮换了,南沟村的乡亲们都舍不得于万山,市委老干部局的领导也觉得巩固脱贫成果的工作还需要老于再给加把劲儿。看到大伙儿期盼的眼神,于万山不舍的情绪更浓,于是决定继续扎根南沟村,和乡亲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对于未来,于万山信心满满。按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于万山这个党派来的干部,与村支“两委”共同为南沟村绘制了一幅发展蓝图——精心打造“红色革命教育+绿色休闲旅游”品牌,进一步巩固扩大精准扶贫的成果。“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要以指挥狼峪抗战的范子侠将军‘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滞,你们推着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的名言来不断勉励和鞭策自己,用勤奋和努力,让南沟百姓从脱贫走向致富,甜蜜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党政部门
新闻媒体
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中共阳泉市委组织部
联系电话:0353-2293258
联系邮箱:yq2293258@163.com
领航阳泉
微信公众号
领航阳泉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