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阳泉党建网
“村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强”——记党的二十大代表、灵丘县红石塄乡下车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春
来源:山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26

《山西日报》(2025年09月26日   第05版)

“光秃秃的山破烂的房,穷苦的人儿走外乡。这是我们村二十几年前的样子。”仲秋时节,记者来到灵丘县红石塄乡下车河村,望着远处的参天大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春静静地说,“我的前半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种树。”

为什么是种树?下车河村过去是全县出名的贫困村,正像歌谣里唱的那样,村里穷得叮当响,村民住的土房90%以上属危房,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下车河村眼看就要成为一个空壳村。1997年,王春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看着家门口的一座座山,他将目光投向了生态旅游业。

坐落于大山间,下车河村的发展一度受制于此。然而,转机往往就藏在危机之中,相对封闭的状态使得村里的土壤、空气和山泉水从未受过污染,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带来了天然的优势。“想要发展生态旅游业,一定要有好风景!”王春坚信这一点,为此一努力就是二十多年。

打造好风景的第一步便是搞好绿化,没有资金,王春就带着四五十位下车河村村民去县城剪杨树枝,在集体田里种到1米多高,再一棵棵移栽到公路两旁,这个阶段大约需要三年。后来,王春又去灵丘县林业局争取到苹果、大接杏、核桃等众多经济树的树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下车河村终于成了如今的满村林木。

有了好的生态环境做基础,发展有机农业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2013年,灵丘县委、县政府提出“把灵丘打造成面向京津冀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特色城镇”的发展定位,要在南山区发展有机农业。王春抓住机会,将项目争取到下车河村,打造了全县首个集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省转型综改重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

同年11月,王春组织相邻的上车河、下车河两个行政村的78户182位村民成立灵丘县道自然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而后两村合并为车河村。同时,他还带领合作社联合企业和农户共同参与建设车河有机社区,逐步形成了“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的发展路子,并在2015年实现了全村脱贫的目标,让村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13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2013年车河村人均年收入为2300元,2023年达到了23500元,十年翻了十倍。”王春告诉记者。

随着车河村文旅产业和有机农业的深度融合,这座小山村开始走向国际舞台。2018年,“车河村级有机农业扶贫模式”作为全国三个典型案例之一,在“2018中国扶贫国际论坛”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全国脱贫示范样板。与此同时,“中国有机30年全域有机创新奖”“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镇”“山西省首批4A级旅游示范村”……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充分展现了车河村的绿色发展成效。

“今年8月,我们举办了第十二届大同·车河有机农业论坛!”谈起已连续举办12年的大同·车河有机农业论坛,王春的眼里满是自豪,“每年都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来参加论坛,这可是我们车河村的国际名片啊!”

山路陡险,王春一走就是20多年。采访当天,王春开着一辆游览观光车带记者走过一个又一个山头,“这儿是养羊的……这儿是养猪的……这儿是养鸡的……”这些不使用畜禽饲料添加剂养殖的农产品,带着有机食品的认证走出车河村,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沿途,王春不时停下车介绍村里的民俗博物馆、小动物园、窑洞餐吧等特色旅游项目,“遇到旅游旺季,我们的民宿还供不应求呢。”王春笑着说。

“沟里的乌鸡山上的羊,滩里的有机蔬菜响当当,村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强。”歌谣唱出了车河村这些年的变化,“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美丽乡村”的车河模式正在为这座小山村不断创造新的机遇。“我生在这儿,长在这儿,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这里的人生活越来越好。”站在车河村村口,王春的眼里满是期待。

记者 李学林



党政部门
新闻媒体
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中共阳泉市委组织部
领航阳泉
微信公众号
领航阳泉
视频号